简要分析<组织部新来得青年人>中的刘世吾人物形象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7 09:10:05

在这个故事中,刘世吾是北京市某区委的组织部副部长,他年轻时候曾在北大当过自治会主席,参加过五·二零游行,为自己留下过一道历经岁月风霜的光荣疤痕。可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阅历的增加,青春热情逐渐被消磨干净,他开始习惯一切“就那么回事”,成了年轻人眼中“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态度的官僚主义者”。书中的官僚主义者并非只有刘世吾一个。其他干部,如在其位不某其政的组织部长李宗秦、组织部工厂建党组组长韩常新、作风简单粗暴的麻袋厂厂长王清泉……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官僚主义。然而,不管是从着墨刻画的力度,还是从人物的复杂多面上看,刘世吾形象的生动鲜明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人。首先,虽然冷漠,但刘世吾并非一个高高在上对下层一无所知的人。当林震打算向他反映王清泉的工作问题时,他还没等林震说完,就先一步道出了王清泉的所作所为。林震吃惊于他的料事如神,而他则慢条斯理地说:“他老兄什么时候干什么我都算得出来。”然后对麻袋厂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,对厂中一些重要的人物的性格脾气了如指掌。这个细节说明,刘世吾虽然表面冷漠,对于工作却并不懈怠,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李宗秦有很大差别。其次,刘世吾并不像韩常新那样浅薄无知,只会做表面文章。他喜欢读书,诗歌、小说,甚至童话他都读了不少,对于一些名家如屠格涅夫、英沙罗夫都相当熟悉。当韩常新带着轻蔑玩笑的态度说自己以后也能随便写写小说的时候,他不无讥讽地说:“我们可以放心,至少在这个行星上不会看到您的大作。”从这一点看,他的审美趣味是很高的。而他积极学习刚出台的拼音草案也说明,他所谓的冷漠,只是表现在工作人事方面;而内在的学习动力其实一直没有消退过。再次,刘世吾对错误也并非一味地采取冷漠回避态度。他有一套很有典型意义的“条件成熟论”。一旦时机成熟,他会在很短时间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其雷厉风行程度,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个精明能干的官员。并且,他本身不会犯任何常识性的错误,像王清泉那样因为男女问题而被处分的情况,永远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。最后,他身上没有一般官僚习气中那种对下属傲慢无礼的缺点。对于刚刚来到组织部,浑身热血沸腾,屡屡挑战他权威的年轻人林震,他并没有采取报复或者打压,而是友善地与其交流意见、心得、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岁月风霜……在某种意义上,他对这个年轻人是十分真诚和包容的。这固然是因为林震力量弱小,根本不足以引起他回击的想法;但也可看出,他对那些年轻单纯的人是非常有好感